教師心理素質有哪些
近年來,教師資格證考試變得越來越熱門,其考察的范圍和能力也越來越寬泛,現(xiàn)在更加突出對教師心理素質的考察。所謂的教師心理素質是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因此各位考生在備考面試的過程中,要針對教師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心理素質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心理素質
通常我們將教師心理素質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教師角色認知
教師角色認知是指教師個人對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guī)范的認識以及對教師職業(yè)與社會其他職業(yè)的關系的認識。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清楚的角色認知才能在社會情境中找準定位,恰當行事,做到與現(xiàn)實保持一致,達到良好的角色適應。
教師角色體驗
教師角色體驗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受到社會及家長、學校學生和同伴教師的評價與期待時所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這里一方面包括教師情緒的自覺能力,即教師對自己情緒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還包括教師對他人情緒的覺察能力。
教師角色期待
教師角色期待是教師依據(jù)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對自己角色行為的看法和期望。一是自我期待,個人對自己教師行為及其發(fā)展的期望;二是社會期待,是社會上他人對教師個體角色行為的看法、評價和期望。
教師自身品格
如果把教師看成學生的楷模,則更注重于對教師人品上的角色規(guī)范。譬如,深化師德建設,做誠信教師,這就要求教師道德高尚、誠實守信為人師表、公正善良、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等角色特征。
教師自我意識
教師自我意識主要指教師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和態(tài)度。它與教師品格一樣,并不是個別心理機能的體現(xiàn),而是個體心理活動綜合機能的表現(xiàn)。同時,自我意識還是教師人格形成的基礎,它蘊涵著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的人格和自我意識,構成了教師心理素質表現(xiàn)形式的主體。
我們在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教師意識,在日常的備考中要注意體會教師角色,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教師素質,這樣就可以在真正的教師面試考證中,盡快的進入角色,把握住考試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