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文化對語文教學的不良影響
淺談網絡文化對語文教學的不良影響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方面因素對教學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網絡文化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種網絡流行語隨處可見,網購逐漸成為人們購物的主要渠道,更不用說網絡在溝通交流以及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帶給人們的沖擊了,網絡文化在這個互動平臺上迅猛發(fā)展,逐漸成為人們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甚至對人們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網絡文化以其獨有的屬性為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很多樂趣,但我們不能忽視泛濫的網絡文化對語文教學造成的不良影響。迅猛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業(yè)正將大量的垃圾、色情暴力內容傳遞給大眾,“文化快餐”、“拜金主義”、“文化虛無”、“享樂主義”比比皆是,中學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未成型,極有可能被網絡文化的污濁影響造成不良后果。很顯然,人們不希望看到發(fā)展的代價是毀滅年輕一代,在網絡的時代,清醒的認識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重要。
網絡文化對傳統(tǒng)課堂的沖擊是巨大的,從某種程度來講網絡文化為教學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極大的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素材,這是身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否認的。網絡文化在閱讀、寫作等方面給傳統(tǒng)教學帶來巨大的沖擊。在網絡文化背景下的新時代教學呈現出新的走向,這些都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結合我所講授的語文課程,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了一些現實問題。
網絡文化對學生思想產生了極大影響,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目標是教學重點。而在網絡文化沖擊下,學生思想漸趨西化,“個人中心”讓學生很少關注自身之外的人事物,這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和審美標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也造成了也產生了負面影響。網絡文化的虛擬性將導致學生情感偏差,甚至會導致學生追求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這些都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和領悟上出現錯誤,在課堂提問以及課后的思考題答案中,我都能真切的感覺到網絡文化對學生心靈的腐蝕,許多學生依賴網絡,遇到難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問題,而是在網上尋求答案,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惰性增強,思維靈活性較差,課堂學習狀態(tài)不佳。網絡文化良莠不齊,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文化中有極為低俗的內容,這些都會對青少年成長造成惡劣影響。
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絡文化也有正面的積極因素,比如網絡文化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層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在網絡平臺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有最大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還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從中獲得情感的滿足,這些都是對學生很有利的。
但是就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網絡文化對學生寫作造成的不良影響更讓語文教師擔憂。在作文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發(fā)現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我從大多數學生作文中看到了網絡文化對寫作的影響,直接表現為學生作文立意不高、思想不健康,低級趣味,個別同學的作文中存在網絡語言濫用的現象,因為網絡語言的新奇性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他們不自覺的將這些融入到書面表達中,造成了文本語言的不規(guī)范性。還有極少數同學在寫作中開始拼湊,甚至受到一些不良作品的影響,顯然,網絡語言正以一種超乎我們想象的方式進駐我們的思維,探討網絡語言對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它直接關聯(lián)到教學工作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以及教師的影響不可小覷。
縱觀網絡語言我們不難發(fā)現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這也許可以解釋學生對它如此熱衷的原因。語言是人們日常交際的至關重要的工具,很難想象沒有語言的世界將會怎樣。而在語言與科技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網絡語言則顛覆了我們對傳統(tǒng)語言的印象,網絡語言是在特殊的空間中交流,這也使它具有獨特的親和力和生命力。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新生語言形式導致了大量語言運用的不規(guī)范現象,錯別字、病句屢見不鮮,雜糅表達成為網民的習慣用法,卻使規(guī)范漢語成為另類表達,這的確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沖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于正處在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這種網絡語言習慣是非常不利于語文學習的。面對這種狀況,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不盲從,明辨是非,懂雅俗,提升審美品位,而且還要學會選擇恰當的語言。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優(yōu)勢,正確傳授知識,關注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和內在的情感世界,同時還要提醒學生自律,在寫作中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
作為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網絡語言僅僅是網絡文化的一小部分,就像冰山一角,而現在作為“網上的一代”的當代中學生他們在網上到底做些什么呢?據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上網時間沉迷于聊天、游戲、甚至瀏覽暴力色情網站,真正查詢有用信息、學習知識的不多。不容忽視的是網絡交際的虛擬性正將學生的情感變得冷漠疏遠,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有一些同學就表現出不善交際、無法正常表達內心情感的特征,所以我通過課堂鼓勵,課下談心的方式,慢慢調動學生對現實生活、學業(yè)的興趣,使他們重新對生活、學習有信心。但更讓我擔憂的是,有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中學生自控能力差,因此荒廢學業(yè)大有人在,而網絡行為的隱蔽性更對青少年性格形成造成極其惡劣影響,潛在誘發(fā)人格分裂。面對現狀,我們不能不警醒!
網絡科技時代的教師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應該經常上網,主動熟悉網絡,從而更好的去指導學生正遵守網絡道德規(guī)范,更好的利用網絡這一平臺,暢游網絡收集素材,極大發(fā)揮網絡實用性。而在此基礎上,教師更應該在網絡文化的海洋中提升自身能力,要打破傳統(tǒng)思想束縛,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錢學森曾感慨中國的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教師何嘗不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時代在發(fā)展,我們不能老守田園,要勇于開拓,積極進取,在不斷的拼搏中,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給孩子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對網絡文化的一點認識,探討的還不夠透徹,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深入的探尋,身為教育一線工作者,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完善自身,提升個人素質。讓自己在這場傳統(tǒng)與現代文化的沖擊中成為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