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大全(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篇3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與對策
教學設計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以及課程標準要求,對教學中各種要素進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從而制定出一種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案。教學設計主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步驟和時間等為主要內容。教學設計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如何進行科學高效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廣大數學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目標含糊不清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其是教學活動和內容實施的方向。多數數學教師都認為教學目標的制定十分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先制定教學計劃,然后在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制定存在順序混亂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教師教學設計抄襲別的教師,或者直接從網上下載,無法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此外,還有不少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過于空泛,含糊不清,很多教學目標都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目標制定不切合實際,可操作性較差。
2.創(chuàng)設情境牽強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應用到具體教學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但是從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令人滿意,其中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情境教學通常需要具備思維的連貫性,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但是教師設計的情境存在很大的跳躍性,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性較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從一個情境向著另一個情境快速切換,很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更無法發(fā)揮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的效果。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保證統(tǒng)一性和連慣性,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將數學問題和生活情境疊加在一起,而應該將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融匯到生活情境中,通過采用這樣的情境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自身理解能力限制,學習數學通常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依然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傳授數學知識方面,對于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沒有明確。在實際教學中,總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無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對策分析
1.創(chuàng)造性講解教材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充分領悟教材編寫者的重要目的和意圖,并將自己的教學特點融入進取,創(chuàng)造性的講解數學課程。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做好相應練習設計,以此保證所選擇的教材內容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目的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將章節(jié)打亂,按照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講解,創(chuàng)設一些新的元素,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教材結構進行優(yōu)化。例如講解圓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對于同一個圓內半徑相等中這樣的知識點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發(fā)現(xiàn)這個知識。例如可以舉鐘表的例子,鐘表分針轉動一圈是一個圓形。分針在不同的位置他們的長度有什么變化,學生這時會回答沒有變化,然后教師將分針沒有變化的案例引入到正式課堂教學中,問學生從圓的中心引出兩條線到圓邊的位置的長度是什么樣的呢?這時學生就會很自然的回答長度是相等的,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同一個圓內半徑是相等的。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印象,而且還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
2.重視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保證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稍作引導,學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并能夠積極融入其中獨立思考。重視學生主體作用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體驗的歷時性必須有充分的時間,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需要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整個思考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時,教師可以將正方向、三角形的性質結合起來,讓學生親手操作怎樣利用兩個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是不是也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一下子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親身的動手操作解決數學問題。
3.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認知必須在教師組織的教學實踐中獲得,學生數學知識認知的形成需要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進行知識的靜態(tài)樹立,還要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例如在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長方體的面積是否等于底面積乘以高,底面積是否等于長乘以寬,通過采用逆向推理活動,讓學生輕松掌握底面積計算公式。教師改變了教學方法之后,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由感性認識向著理性認識轉變,并能夠完成相應的創(chuàng)新活動,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十分有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篇4
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對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綜合考察。將數學知識整合起來以問題方式進行測試,是考察小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標準。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之間是融會貫通和相互滲透的,知識點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強化應用題教學是保證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但是現(xiàn)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應用題題目和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
通過對小學數學題教學現(xiàn)狀分析,發(fā)現(xiàn)應用題題型和教學解析方面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未能將應用題題目和小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面對晦澀難懂的語言,在理解題意方面存在較大難度,不利于應用題教學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師應用題教學模式不先進,按照灌輸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小學生應用題掌握能力不足是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教師和學生活動方式十分單一
新課程改革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強調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分析,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得到改觀,師生互動方式十分單一,學生主體地位未全面體現(xiàn)出來。應用題教學方法單一、陳舊,課堂教學效率十分低下,互動交流機會甚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將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被動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整個課堂學習氣氛十分壓抑,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tǒng)的應用題教學模式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各項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對策分析
1.強化學生解題思路訓練,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通過正確的審題、標注、畫圖、梳理,最終解決數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解題能力,鍛煉學生應用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這對于小學生應用題能力提升有著顯著的影響。例如從天津港到黃驊港水路長度為200千米,同時從天津港和黃驊港個開出一艘輪船相對而行,一個船每小時行駛28千米,一個行駛21千米,問經過多長時間兩艘船能夠相遇。對于類似這樣的題目,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將應用題中關鍵詞、全部數據以及相對、每小時、相遇等關鍵詞標準出來。然后針對相遇問題畫出圖示,對該題目的思路和結構進行梳理和總結,最終將解題步驟規(guī)范的寫下來并計算出結果。對于任何一種類型的應用題,大致都是這種解題步驟。
2.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特點,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到數學知識。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不足,偏向于形象思維和感性認知,對于他們來說,只有那些他們熟悉、能夠感受到的內容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相反的,如果應用題教學內容遠離他們實際,學生意識中并沒有多少概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應該注意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然后將這些知識應用帶生活中數學問題上。例如教師在講解兩步驟計算應用題時,可以將某人是帶了50元,買了7支筆,每支筆3元,還剩下多少錢的案例轉化為班級中某一個同學考試得了第一名,爸爸給了他50元去買學習文具,一共要買了7個練習冊,每個10元,爸爸給的50元夠不夠買呢?通過對問題進行改變,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與傳統(tǒng)的題型相比,能夠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生活,并主動應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難題。
3.應用畫圖解題法,明晰題目結構
小學應用題教學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弄清楚應用題的結構。然后再確定采用哪種解題方法解決。因此,在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解決應用題,特別是解決兩步以上的應用題,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應用題教學中,畫圖可以簡化解題步驟,豐富解題思維。對于小學應用題解析必須要學會掌握畫圖技巧。借助圖形或者表格對題目中關鍵數量進行對比和分析,真正讓學生自主解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例如學校一共飼養(yǎng)了10只小鴨子,養(yǎng)了5只小雞問小鴨子比小雞多多少只?對于這樣的題目為了更加清晰的表達題目思路,可以教會學生用圓圈代表小鴨子的數量,用豎線代表小雞的數量,通過畫圖讓學生自己去對比和計算,最終得出正確的計算結果。小學階段的數學應用題大同小異,采用畫圖解題方法能夠讓學生對題目一目了然,做到解題詳細,條理清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