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2)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五)
1.農村改革
(1)時間: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2)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3)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4)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改革中,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迅速發(fā)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qū)的建立:
①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qū)。后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qū)。深圳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qū)對于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xiàn)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②經濟特區(qū)“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社會制度相同)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qū))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國有企業(yè)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yè)改革
(3)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六)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底)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主要內容:
?、購氐追穸?ldquo;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谕V故褂?ldquo;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蹠h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3)歷史意義:
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②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
?、蹚拇?,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1)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劉少奇案
(2)民主與法制的加強
““””使民主和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后,全國人大加緊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實現(xiàn)了有法可依。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七)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知道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
(1)時間:1953—1957年;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xiàn)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促進農業(yè)、手工業(yè)的合作化;繼續(xù)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wěn)步增長。
(3)成就: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場、鞍山鋼鐵公司;武漢長江大橋、寶成鐵路;川藏、新藏公路等。
(4)特征:以重工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為主。
(5)影響:建立了東北工業(yè)基地;改變了我國工業(yè)落后的局面。
(6)取得成就原因:①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②制定一五計劃;③三大改造的完成;④人民群眾的努力。
2.知道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農業(yè):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2)手工業(yè):參加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3)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現(xiàn)公私合營。
意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20世紀中國第二次歷史性巨變。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八)
(1)關鍵: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
(2)推動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1)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種文化并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fā)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2)面對文化發(fā)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要求: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5)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大家要認真對待哦,看完以上為大家整理的資料之后是不是意猶未盡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進一步推薦了初二其他的視頻學習課程,各科逐一攻破!(點擊圖片直接進入體驗學習哦?。。。?/span>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