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及答案
時間:
陳哲凡673由 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的第一節(jié)主要是關于人口的變化,用試題來檢測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及答案,做完記得及時校對答案。
1、 春運所帶來的旅客流屬于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際人口遷移 D、人口流動
2、近幾年春運旅客量不斷增加可能帶來的問題,說法錯誤的是
A、加大鐵路等交通運輸壓力 B、擴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經濟發(fā)展差距
C、緩解了遷出地的人地矛盾 D、給遷入地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壓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人口遷移表現(xiàn)出新的特點有
?、偃丝趶陌l(fā)展中國家流向發(fā)達國家 ②短期流動的人口減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歐洲由人口遷入地區(qū)變?yōu)槿丝谶w出地區(qū)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遷入變?yōu)槿丝谶w出地區(qū) ⑤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也從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近幾年,我國東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xiàn)“民工荒”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
?、傥鞑康貐^(qū)適齡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人數減少 ②東部沿海城市人口總數減少 ③東部沿海城市產業(yè)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斷發(fā)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為2002—2007年我國某特大城市郊區(qū)年平均人口遷移統(tǒng)計資料,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讀表完成第5題。
5、該表反映了人口遷移對城市的影響是
A、促進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 B、制約了該城市經濟發(fā)展
C、加速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 D、加快人口老齡化的進程
圖為人口遷移示意。據此回答6—8題。
6、若此圖表示“二戰(zhàn)”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北美遷往拉美 B、從亞洲遷往拉美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非洲
7、若該圖表示近年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A、從湖南流往廣東 B、從河北流往河南 C、從新疆流往內地 D、從湖北流往重慶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從甲地遷至乙地的是
A、乙地較高的工資待遇 B、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員甲乙兩地分居 D、甲地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9、關于人口遷移概念的正確理解是
A、凡是人口在兩個地區(qū)間的空間移動,均為人口遷移 B、參與國際旅游活動屬于人口遷移
C、我國大學生赴美國留學屬于人口遷移 D、屬于人口遷移范疇的,其空間移動距離在1000千米以上
10、關于人口遷移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響人口遷移
B、造成人口遷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區(qū)之間的人口數量不平衡
C、隨著生活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遷移越來越明顯地受經濟條件的制約
D、難以改變的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地區(qū)分布與遷移的主要因素
(二)、綜合題
11、右圖為1984~1996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的變動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這一時期我國流動人口數量變化趨勢是 ,原因是
(2)這一時期,人口流動方向是從 到 ,從 到 地區(qū)。
(3)這一時期,人口流動主要方式是 ,流動和遷移的目的主要是
(4)這一時期人口遷移與我國古代的人口遷移相比較,引起
遷移的原因是否相同?區(qū)別是什么?
12、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讀下面三幅圖,回答問題。
(1)分析圖1,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qū)。
(2)分析圖2,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圖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 地區(qū)、 緯度地區(qū)和 地區(qū)的趨向性。
2、B 我國目前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有利于縮小流出地獄流入地之間的經濟差距。
3、B 4、C 東部沿海城市產業(yè)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故農民工較難就業(yè);中西部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斷發(fā)展,且生活成本低,大量農民工涌入 中西部地區(qū)。
5、C 該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受教育程度較低,制約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人口遷入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該市相關工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推動經濟發(fā)展;該市人口遷移以青壯年勞動力人口為主,故不會加快人口老齡化進程。
6、C 7、A 8、A 9、C 10、C
11、(1)不斷增加 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和戶籍管理制度的開放
(2)農村 城市 內地 沿海城市和工礦
(3)自發(fā)流動 務工和經商
(4)不相同 影響我國古代人口大規(guī)模遷移的因素主要是戰(zhàn)亂,其次是開拓疆土、流放、戍邊等,屬于被迫遷移;20世紀80年中期以后的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屬于自發(fā)遷移。
12、(1)平原;(2)該緯度帶陸地面積小,氣候寒冷;(3)南美;(4)平坦;中低;沿海。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
201x年春運自1月19日開始,至2月28日結束,為期40天,據此回答1、2題。1、 春運所帶來的旅客流屬于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際人口遷移 D、人口流動
2、近幾年春運旅客量不斷增加可能帶來的問題,說法錯誤的是
A、加大鐵路等交通運輸壓力 B、擴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經濟發(fā)展差距
C、緩解了遷出地的人地矛盾 D、給遷入地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壓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人口遷移表現(xiàn)出新的特點有
?、偃丝趶陌l(fā)展中國家流向發(fā)達國家 ②短期流動的人口減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歐洲由人口遷入地區(qū)變?yōu)槿丝谶w出地區(qū)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遷入變?yōu)槿丝谶w出地區(qū) ⑤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也從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近幾年,我國東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xiàn)“民工荒”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
?、傥鞑康貐^(qū)適齡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人數減少 ②東部沿海城市人口總數減少 ③東部沿海城市產業(yè)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斷發(fā)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為2002—2007年我國某特大城市郊區(qū)年平均人口遷移統(tǒng)計資料,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讀表完成第5題。
年齡段/歲 | 遷出人口/人 | 遷入人口/人 |
≥60 | 700 | 800 |
45~59 | 1600 | 5000 |
25~44 | 2000 | 30000 |
15~24 | 2400 | 27500 |
0~14 | 640 | 5000 |
A、促進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 B、制約了該城市經濟發(fā)展
C、加速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 D、加快人口老齡化的進程

6、若此圖表示“二戰(zhàn)”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北美遷往拉美 B、從亞洲遷往拉美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非洲
7、若該圖表示近年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A、從湖南流往廣東 B、從河北流往河南 C、從新疆流往內地 D、從湖北流往重慶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從甲地遷至乙地的是
A、乙地較高的工資待遇 B、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員甲乙兩地分居 D、甲地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9、關于人口遷移概念的正確理解是
A、凡是人口在兩個地區(qū)間的空間移動,均為人口遷移 B、參與國際旅游活動屬于人口遷移
C、我國大學生赴美國留學屬于人口遷移 D、屬于人口遷移范疇的,其空間移動距離在1000千米以上
10、關于人口遷移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響人口遷移
B、造成人口遷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區(qū)之間的人口數量不平衡
C、隨著生活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遷移越來越明顯地受經濟條件的制約
D、難以改變的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地區(qū)分布與遷移的主要因素
(二)、綜合題

(1)這一時期我國流動人口數量變化趨勢是 ,原因是
(2)這一時期,人口流動方向是從 到 ,從 到 地區(qū)。
(3)這一時期,人口流動主要方式是 ,流動和遷移的目的主要是
(4)這一時期人口遷移與我國古代的人口遷移相比較,引起
遷移的原因是否相同?區(qū)別是什么?

(1)分析圖1,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qū)。
(2)分析圖2,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圖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 地區(qū)、 緯度地區(qū)和 地區(qū)的趨向性。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答案:
1、D 春運雖也設計人口地理位置的變化,但是這種地理位置變化是臨時性的,不屬于人口遷移,為人口流動的現(xiàn)象。2、B 我國目前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有利于縮小流出地獄流入地之間的經濟差距。
3、B 4、C 東部沿海城市產業(yè)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故農民工較難就業(yè);中西部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斷發(fā)展,且生活成本低,大量農民工涌入 中西部地區(qū)。
5、C 該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受教育程度較低,制約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人口遷入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該市相關工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推動經濟發(fā)展;該市人口遷移以青壯年勞動力人口為主,故不會加快人口老齡化進程。
6、C 7、A 8、A 9、C 10、C
11、(1)不斷增加 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和戶籍管理制度的開放
(2)農村 城市 內地 沿海城市和工礦
(3)自發(fā)流動 務工和經商
(4)不相同 影響我國古代人口大規(guī)模遷移的因素主要是戰(zhàn)亂,其次是開拓疆土、流放、戍邊等,屬于被迫遷移;20世紀80年中期以后的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屬于自發(fā)遷移。
12、(1)平原;(2)該緯度帶陸地面積小,氣候寒冷;(3)南美;(4)平坦;中低;沿海。
看過“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及答案”的還看了:
10.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提綱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的第一節(jié)主要是關于人口的變化,用試題來檢測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及答案,做完記得及時校對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試題: 201x年春運自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下一篇: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