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
在高中的學習當中,歷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要去學會去總結每個章節(jié)的重要知識點,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重要內容。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篇一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維護政治穩(wěn)定,鞏固封建統(tǒng)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yè)。
消極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yè)發(fā)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后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fā)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篇二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fā)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qū)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yè)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yè)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yè)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fā)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yè)起家;商業(yè)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yè),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篇三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yè)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yè):漢代:刀耕火種,曲柄鋤,一牛挽梨,二牛抬杠,戰(zhàn)國時,牛耕技術和鐵制工具。
(2)我國農業(yè)進入了“耜耕”耬車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
(3)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是基本的階級,賦稅和力役是剝削的主要手段
(4)水利工程:李冰的都江堰 鄭國的鄭國渠 漢代,井渠 唐代,立井水車 長江流域,高轉筒車 宋代,水轉翻車 明清:風力水車
工官匠戶:壟斷性 :僅限與貴族與皇帝 高超性 封閉性 缺乏積極性 特殊性 奢侈性
2、我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種植業(yè)為主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看了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