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
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
“ 講道德有品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做人之本。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篇1
暑假期間,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文明禮儀,對此有了新的認識。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guī)范化的做法。禮儀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需要的儀式。禮儀所體現(xiàn)的不僅是個人有禮貌的簡單層次、更是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著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教師是學生的良好表率。我身為教師,禮儀尤為重要,孩子天性好模仿,他們學習說話,待人接物,往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作為孩子的教師自然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我意識到,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做學生的朋友,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峰,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且要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說說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采用表揚、鼓勵。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我們的國家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一名教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教師的衣著整潔、典雅、美觀,則具有導向和潛移默化的久遠影響。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女老師超時髦,超前衛(wèi)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我們是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nèi)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nèi)在素質相一致。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yè),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fā)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篇2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落實黨章關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員教育從集中性教育向經(jīng)常 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出了“四講四有”的規(guī)范和要求,是新時期合格黨員的標尺和特質,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都要以“四講四有”為標準, 努力爭做政治合格、信念堅定;嚴守規(guī)矩、紀律嚴明;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奉獻擔當;敢為善為的合格黨員。
做政治合格信念堅定的合格黨員。政治合格的首要前提就是對黨忠誠,這是共產(chǎn)黨人首要的政治原則、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質,也是最根本、最起碼的 政治要求。作為黨員我們選擇了入黨,就要時刻牢記入黨誓詞,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始終遵循黨章黨規(guī),時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提 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懷揣著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信仰,把忠誠刻在心里、奉為信念、彰于行動。黨員干部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是 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直接受益者。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黨員干部,講政治,有信念,就是要對黨絕對忠誠,自覺遵守黨章,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在 思想、行動上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補足精神之鈣、強化自律之基,做 政治上的明白人。
做嚴守規(guī)矩紀律嚴明的合格黨員。馬克思指出,“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毛澤東同志強調:“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 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紀律規(guī)矩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極端重要性。自覺遵守組織紀律、遵循組織程序、服從組織決定,嚴守黨的紀律規(guī)矩,是我黨在惡劣環(huán)境中 能夠生存下來,不斷發(fā)展壯大,完成三個偉大歷史貢獻的重要保證。黨員干部要強化崇規(guī)意識、守規(guī)意識、執(zhí)規(guī)意識,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嚴格“按 規(guī)則、按程序、按制度”辦事,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zhí)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使每項工作都能“信得過”、“過得硬”。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黨員干 部,講規(guī)矩,守紀律,就是要從小事做起,從衣食住行做起,不為金錢所誘,不為物欲所累,慎獨慎初,自警自省,守住做人、處事、交友的底線樹立黨員干部的良 好形象。
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合格黨員。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曾指出,為“官”者必須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不斷提高道 德修養(yǎng),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成為民眾的表率。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提高道德修養(yǎng),關鍵在于慎獨慎微,勤于自省,傳承好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堅決抵制歪風 邪氣。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黨員干部,講道德,有品行,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在服務群眾上更加熱情、在業(yè)務工作上更加熟悉、在與民交道上更 加公道,不失信于民,不失信于己,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切實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權和法的關系。
做奉獻擔當敢為善為的合格黨員。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名黨員干部身上是 否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擔當是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品格,是一種膽識,更是一種奉獻。當前我國發(fā)展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需要啃硬骨頭、涉 險灘。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出現(xiàn)“本領恐慌”、“為官不為”等新情況新問題,“不會為”、“不敢為”、“不愿為”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根子還是缺乏奉 獻擔當精神。爭做合格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時刻不忘肩上扛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始終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精氣神,面對挫折不怨天尤人,面對困難不彷徨退 縮,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黨員干部,講奉獻、有作為,就是要敢于擔當,立足崗位、盡職盡責完成好本職工作;在工作失誤面前善于總結 反思,勇敢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積極主動加以彌補和整改;敢于破解困難,主動去探求解決發(fā)展改革新問題的方法和舉措,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為如期打贏脫 貧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篇3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頒布以來,我深深地反思著:“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教師: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引路人。這句話把教師教書育人的天職說得淋漓盡致,畢竟教師是莘莘學子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更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一種深厚的知識內(nèi)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通過對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學習與領悟,受益匪淺,現(xiàn)談談體會。
一、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嚴格執(zhí)行師德規(guī)范,有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心、愛崗敬業(yè)、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人師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愛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在我們心中要有每一個學生,愛每一個學生,這種愛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親式的嚴格,母親式溫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心和期望。要特別注意與學生心靈的溝通,重視感情上的熏陶,建立師生交流的情感紐帶,創(chuàng)造愛的環(huán)境,把握愛的分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擺脫困境,完善自我。杜甫有詩句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其說的是春雨滋潤萬物的特點,不如說是教師的感情特點。
二、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素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由此可知,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教育價值。在“校園情感場”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教師的舉手投足均能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教學中依賴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舉止。為此,教師必須做到淡泊名利,敬業(yè)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善待學生等,只有這樣,才能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
三、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fā)展和教育別人。”難以想象,素質低下的教師能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為此,我們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完善能力結構,強化教育教學水平,發(fā)展自己的教學藝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教師只有讀那些能喚醒靈魂、令人感動、發(fā)人深省、讓人精神沉醉的書籍,才能真正與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總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頒布實施,要求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從而培養(yǎng)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看完“教師關于講道德有品行發(fā)言稿”的人還看: